其他

44年前他要是没死,如今他将是全世界最高薪酬的超级东方巨星

2017-11-30 健身GIF图中心

自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离世至今,已经44年了。


细细想来,生于1940年的他如果还健在,今天已经77岁,或许早已两鬓斑白,儿孙满堂。


如果他还健在,年过古稀之后,不知那发力后经典地吼叫,是否还依旧响亮。


如果他还健在,故事的结局是否会不同?


李小龙(1940年11月27日-1973年7月20日)

原名李振藩,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,祖籍中国广东顺德均安镇

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、武术哲学家、MMA之父、武术宗师

功夫片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、华人 30 43385 30 13249 0 0 771 0 0:00:56 0:00:17 0:00:39 2699打电影演员


1940年冬天,一代武术奇才李小龙来到了这个世界上。

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,父亲李海泉是香港著名的粤剧演员,母亲何金棠是一位中德混血。


在中国人眼中,龙是登峰造极的象征。

每个父亲都望子成龙,李海泉也不例外,从小对儿子寄予厚望,

巧合的是,李小龙出生那一年正好是龙年。

印象中的李小龙,一身健硕的肌肉。其实他比一般人更不适合练武。他天生扁平足,无法像常人一样全部脚掌贴地平蹲,从小也体弱多病。


为了使他体魄强壮,在他7岁时父亲便带他去练习武术,锻炼意志,培养性格。



1954年,14岁的李小龙有幸被一代宗师:叶问 收为徒弟,

人生第一次接触到咏春拳,从此开始了学拳的漫漫长路。

有天叶问跟他说,你腿脚天生有缺陷,相书上说这是短命相。李小龙凭着苦练克服了先天缺陷,在叶问面前脚掌平贴地面蹲了下去。


一张极其珍贵的合影:叶问和李小龙


父亲为他在家中设立一座木桩,在叶问的指导下,每天对着木桩疯狂训练。



在那个年代,想去做叶问的关门弟子,没有真才实学是绝对不可能的。李小龙的勤奋和天分让叶问颇感欣慰。



木桩声里听岁月,咏春拳中见道义。


李小龙每天坚持训练,饮食适量。他生活严谨且有规律。


他的日常训练包括身体素质和实战技巧。为了避免单调,他竭力使训练多样化。他每天要在24~25分钟内跑完6.4公里路。


跑步时,他常变换步幅和节奏。以同样的步幅连续跑数里之后,又大跨步地跑一段,再冲刺跑几步,然后恢复到放松跑。李小龙没有专门的跑步场所,他经常在海滩、公园或树林里进行练习。



为了提高腿部力量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,他除了跑步之外,还全速蹬骑健身脚踏车,时速为56~64公里,连续骑45分钟~1小时。他经常在跑步之后便立即骑健身脚踏车。


李小龙把跳绳作为日常训练的另一种耐力练习。这种练习不仅能够增强耐力和腿部肌肉,还能提高身体的灵活度,让你感到“身轻如燕”。


事实上,跳绳比小步跑更有益,10分钟跳绳的运动量相当于30分钟的小步跑。这两种运动都是对心血管系统非常有益的活动。




1961年,李小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,主修哲学。

李小龙是一个好动而又好静的双面人,他酷爱武术,活泼好动争强好胜,又爱静静地思考。


李小龙沉湎于哲学的海洋里,他崇拜的东西方哲学家,有中国的老子、庄子,德国的尼采,法国的萨特。


李小龙脑瓜子绝对聪明好使,应付学业绰绰有余,主要精力放在了功夫上。

他在学校附近的停车场租用了一个角落,每月20美元租金,用作他的武馆。


1962年,第一间“振藩国术馆”开设起来了。





机缘巧合下,他认识了来学武的一位医学院女学生 琳达·埃莫瑞,一个爱尔兰裔的美国白人姑娘。


这个姑娘因为对中国功夫着迷,跑来找李小龙学习武术,为了讨好这位师父,她每天闭馆前还主动帮他收拾武馆。



当时并没有几个女孩子喜欢练拳,李小龙也注意到这个爱武术的女孩,对她甚是喜欢,交流变得越来越多,志趣相投又互相爱慕,很快两人坠入爱河。



那时候白人女孩爱上黄皮肤的中国小子,在学校中实属罕见,但是琳达没有丝毫犹豫,在她看来,李小龙比任何男人都努力要强、踏实可靠。



李小龙一心忙着教武术,身上也没赚什么钱,连房租都是借的。

但跟他在一起的琳达觉得很快乐,她从不没有奢求李小龙日后能飞黄腾达,

她只想默默站在李小龙身边,陪着他一起实现梦想。



慢慢的李小龙创办的振藩国术馆也逐渐兴旺起来,为了扩大影响,他经常到各处参加武术比赛,为了支持他的事业,琳达放弃在学业中继续深造的机会,陪着他东奔西走。


1964年李小龙与琳达结婚,全力帮助丈夫开办武术馆。

两人先后在西雅图、奥克兰、洛杉矶等地开设武术分馆授徒。



有了妻子的大力支持,李小龙更是如虎添翼。婚后的李小龙心无旁骛,开始全力发展截拳道。


李小龙说过:天下武功唯快不破!这是他创立截拳道的宗旨,也是他打败对手的精髓。


为了追求一个快字,他每天双手做近1500个左右俯卧撑,单手400个,单手两指做200个,单手大拇指可做100个……



普通人单手两根手指能撑起身体,就不错了,更别提上下运动做俯卧撑了。而他强大的手指力量,可以一瞬间插入一罐未开封的可口可乐。



别看他跟欧美壮汉身材相比,看起来非常消瘦,但每一寸肌肉都蕴含着强大力量。


他能把34公斤的杠铃直臂水平前伸,把56公斤的杠铃平举并停留,一只手拿32公斤哑铃可以顺势后摆,再侧举至肩部并保持不动。



经过测试,他的一拳能打出400公斤的力量,与当时拳王阿里的力量相当。

可是阿里的体重是234斤,而李小龙的体重只有120斤,

小小的身体竟有如此大的爆发力。


他的寸拳最高记录可以把一个150斤的壮汉,震出6米开外。



他的垫步侧踢力量极大,训练时经常用一百多公斤的麻袋,对着它不停地踢打,直到踢烂再换新的。


如今他一脚全力侧踢,就能踢爆45公斤沙袋。




李小龙拍电影有两大特点:拒绝假打,拒绝特技。和现在拍戏动不动就要替身、抠图的小花旦小鲜肉们比起来,李小龙堪称匠心。


在李小龙之前,还没有过真正的功夫电影,在李小龙之后,世界功夫电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
是李小龙,开创了“功夫电影”的概念,也是李小龙,让“Kung Fu”一词写入英文词典。


李连杰说:“李小龙的电影是开创历史性的,他是第一个看到功夫未来发展趋势的人,一个真正的先行者。 ”




1964年秋季,李小龙参加全美空手道大赛,击败蝉联三届冠军的罗礼士而荣登冠军宝座,并与罗礼士成了挚友和师生。


1965年,李小龙打败了棍王伊鲁山度。



又打倒巴西柔术高手杰尼勒贝尔获得世界柔术冠军。


这是一段他当时进行格斗展示的珍贵影像,短短几分钟镜头,

但他的实力可见非同一般。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a1319ku2f9e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他的拳究竟有多快?看看下图这个慢镜头回放,当他在对方有准备的情况下,迅速一击,并收回拳头之后,对方才做出防守格挡动作,为时已晚。


没有遇到防守就完成的击打,才是最好的进攻。李小龙的快,只有真正被打过才知道,相传他可以在一秒内打九拳,踢出六脚……多么恐怖的速度。



李小龙得到了好莱坞电视剧《青蜂侠》第二主角加藤的角色,终于实现了进入好莱坞从事表演的梦想。


那一年他的截拳道无人能敌,那一年他的大儿子李国豪出生,事业、家庭双丰收。



从此他似乎又有了新的目标,就是从小带着儿子练习武术,将来把自己的截拳道发扬光大。



就在此时,更大的惊喜随之而来,收到了好莱坞的签约邀请,去出演各类动作电影。


他对自己有明确的目标:


 “我,布鲁斯·李,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东方巨星。作为回报,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,最具震撼性的演出。从1970年开始,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;到1980年,我将会拥有一千万美元的财富,那时候我和我的家人将过上愉快、和谐、幸福的生活。”




越努力就越幸运,功夫小子李小龙渐渐受到好莱坞电影的认可,作为好莱坞第一位华人演员,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中国功夫的推广者。



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,当时是他的超级粉丝,也是中国功夫的追捧者。



很多人只知道《唐山大兄》、《精武门》、《猛龙过江》、《龙争虎斗》,只知道一次又一次打破票房记录,只知道李小龙似乎一夜之间成了国际巨星,但没有多少人了解李小龙在这之前艰难的奋斗历程。




虽然进军演艺界,但是他放不下对武术的迷恋,因为他天生就是个战士。


名声越大知道的人就越多,就不知不觉变成了业内的标杆,生活中,李小龙除了经营国术馆,还要随时迎接各种世界高手的挑战。



1968年世界跆拳道冠军李俊九对李小龙下战书,

李小龙彻夜研究其技战术,开战后几回合便将其击败。



第二年小女儿李香凝出生。一边当好爸爸,一边备战比赛。儿女双全的他似乎更加强大,击败了世界拳王Joe Frazier。



令妻子欣慰的是,就算已经功成名就,事业繁忙,但只要他一有时间,李小龙就会赶回来陪家人待在一起,有时候带着老婆孩子回到香港看望亲人。



有时候一整天待在美国的家中陪孩子们玩耍。



后来,在有一年带着老婆孩子在泰国度假时,

又在拳馆顺便秒杀了前来挑战的泰拳王乃佛。



在曼谷的时候,又击败了另一位前来挑战的泰拳高手察尔铺。



后来她妻子说,如果还有人质疑他的实力是作秀,那么可以去问问这些当时被他打败的各国高手。一种对丈夫的骄傲和自豪在琳达心里蔓延,她也成为人人羡慕的女人。



在1970年世界搏击大会,他用截拳道横扫了各国功夫高手,获得冠军,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。

让所有不服气的人闭上了嘴,也让人们记住了他那蔑视一切的眼神。



光说不练假把式,打遍天下的李小龙,被众人推向神坛。


像美国空手道冠军罗礼士这样的,世界上许多著名武打巨星,都争着拜他为师。好莱坞的著名电影明星占士亨宾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门徒。



拳王阿里也曾登门拜访,与他交流经验。拳王泰森也公开表示过:李小龙是个杀手,他的境界很高。



他用自己的拳头和吼叫,改变了一个时代。


1971年夏天,李小龙回到香港,签下了他第一部以中国武术为题材的国产电影

《唐山大兄》。


这部当时预算只有10万美元的小剧本,却创下了香港有史以来电影票房纪录,

因为李小龙演得够真够拼命。



李小龙在片中的大无畏精神和惊人的打斗技巧,是旁人无法比拟的。


他的打戏全部自己亲力亲为,不加一丝特效,从来不用替身,踢碎的灯,破裂的木板,全部是他真实的击打动作造成的。



他从来不会同时接拍两部戏,因为他觉得这会导致精力不集中,影响自己发挥害得电影质量差劲,让观众失望。虽然挣钱重要,但拍好电影更重要。



凭借着天分和自己的态度。他获得了超高的人气,彻底闯入了国内市场,随后还有《精武门》、《猛龙过江》。

当年这位在李小龙电影中被抓住头发的小角色,就是如今的功夫巨星成龙。



这么多年,他一直被业内称为拼命三郎,或许正是因为他太拼了,身体逐渐出现了问题,而全然不知。


1973年他准备拍摄新一部电影《死亡游戏》,7月20日深夜,还在讨论拍摄事宜的李小龙,突然感觉头疼得厉害,在吃过止疼片后,本想躺下休息,可结果这一闭眼就成了永别,再也没睁开过……


年仅33岁的他就这样离开了人世,曾经的辉煌与成就,

带着他的不甘与失望,一起化为了灰烬。


李小龙(1940年11月27日-1973年7月20日)


这样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突然离世,令全世界一片哗然,

各地的粉丝纷纷聚集在香港,数万人自发为他送行。



虽然人生只度过了33个春秋,但是他对世界的影响力是无人能及的。


  1998年,美国《时代》周刊将其评为“20世纪英雄偶像”之一,他是惟一入选的华人。





 他就是李小龙—一个“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”,一个迄今为止在世界上享誉最高的华人明星。



梁文道先生曾在「开卷八分钟」中这样讲道:


“西方人对李小龙的认识,

已经上升到了哲学家的地步了。”


有多少人喜欢李小龙

点个赞给我看一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